
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靈魂在歸途 ~ 西班牙聖雅各朝聖之路
“Caminante, no hay camino, se hace camino al andar.”
by - Antonio Machado(安東尼奧·馬查多)
「行者啊,道路並不存在,路是在你行走之中誕生的。」
當自己背起行囊,將一顆扇貝繫在背包上,那清脆的碰撞聲,便成了心跳的節拍器。所踏出的每一步,都與千年來無數雙走過的腳印重疊。空氣中,有清晨的薄霧、田野的泥土香,以及一句溫暖的「Buen Camino!」(一路順風!)。這裡,是西班牙聖雅各朝聖之路(Camino de Santiago),一條不僅用地圖標示,更是用靈魂去丈量的路。
許多人認為這是條宗教朝聖之路,但對更多人來說,是一次自我靈魂救贖的歸途,是一場緩慢的告別與深刻的相遇;向舊的沉重包袱告別、向生命中的不完美告別,然後與最真實的自己相遇,與來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卻又無比親密的靈魂相遇。你會在黎明時分的霧氣中重新學會呼吸,在每一次鞋帶鬆開、腳起水泡時,用沉澱與耐心善待自己,在每一個陌生人對你說「Buen Camino !」的微笑中,目光交流、心靈交會,感受跨越千里的愛與溫馨。
聖雅各朝聖之路起源於一個跨越海洋與世紀的信念。聖雅各(St. James),耶穌基督的十二門徒之一,在西元44年於耶路撒冷殉道。根據傳說,他的追隨者們懷著悲痛與虔誠,將他的遺骸用一艘無人駕駛的石船,奇蹟般地運回了他曾傳教的西班牙加利西亞(Galicia)地區安葬。隨著時間洪流的沖刷,這個神聖的墓地被世人遺忘了近八個世紀。直到西元九世紀初,一位名叫佩拉約(Pelayo)的隱士,在夜裡被一片奇異的星光引導,最終在一個長滿野草的廢墟中,發現了一座古羅馬時期的墳墓。當地主教聞訊勘查後,確認這就是聖雅各的長眠之地。當時的西班牙國王阿方索二世(Alfonso II),在得知此一發現後,徒步從奧維耶多(Oviedo)前往瞻仰,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朝聖者。他下令在墓地上方建立一座教堂,並宣布聖雅各為西班牙的守護聖者。從那一刻起,這片由星光照亮的土地 -「Compostela」(星之野),成為了西方世界最重要的基督教朝聖地之一,與羅馬、耶路撒冷齊名,而聖雅各朝聖之路也成為信仰、贖罪與靈性修行的重要象徵。
走上這條路,自己發現時間有了不同的刻度,日子不再由時鐘定義,而是由日出、日落、腳下的公里數,以及百年老店的熱騰騰加利西亞黑麵包來計算。旅途中遇見拄著登山杖步伐蹣跚的長者、背著吉他披頭散髮的年輕人、低頭默禱的修士與修女、逃離喧囂城市的上班族。在這條路上,財富、地位、國籍都失去了意義,唯一的身份,是「朝聖者」(Pilgrim),彼此加油打氣,充滿純粹不求回報的愛與善意,是在這個已經無法區別現實與虛擬的社會中最奢侈的寶藏,讓自己明白人與人之間最美的連結,可以如此真實簡單。
沿途有絢爛芬香的果園,可以品嚐陽光釀成的自然甘醇;也有一望無盡的麥田,感受自己的渺小與宇宙的浩瀚。而一些小鎮,如 Portomarín、Melide、Arzúa,則像時間巨著裡落散的優美詩行,值得細心琢磨品味。途中曾行經不知名的小村落,偶爾瞥見一間破舊的教堂,裡面只有微弱的燭光與絕對的靜默,不需要信仰與理由,只需要坐下,讓風從窗隙穿過,讓心靈從喧囂中撤離,那是一段與孤獨共舞、與內心深處激烈對話的美好時光。
身體的疲憊是真實的,水泡、肌肉的痠痛、背包的重壓,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自己的意志。但奇妙的是,當肉體承受著極限的挑戰時,自己的感官卻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澈敏銳。會為欣賞路邊的一朵野花而感動,會聽到一段口哨旋律而被療癒,也會為一陣突如其來的細雨而激動不已。而在冷靜與熱情之間,最終踏入了加利西亞雲霧繚繞的綠色森林,當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 Santiago de Compostela 的尖塔,第一次出現在地平線上時,自己瞬間淚流滿面。那不是征服的喜悅,而是一種回家的坦然。看著周圍一張張寫滿疲憊卻又閃閃發光的臉龐,眼神流露出一種深遠的寧靜,那是被時光與肉體磨練後,與不完美自己和解的靈魂。
所有走過的人都知道,踏上聖雅各朝聖之路並不是為了擁有一張Compostela 朝聖證書,真正的證書,其實深藏在你身體疲憊的記憶中、心靈洗滌的對話裡,還有與無數陌生人交換過的微笑與祝福。朝聖之路的終點,從來不是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真正的終點,是在回到日常生活後,能學會了放下無謂的執著,就像脫下濕透的那雙鞋一樣輕鬆;能明白了生命中最珍貴的,不是擁有多少,而是能感受多少。把這條路,裝進了心裡,從此以後,無論身在何處,當你感到迷惘無助時,能閉上眼睛,想起這條由繁星、黃土與無數善意鋪成的道路。讓自己相信只要一步一步地走,終將能抵達靈魂的歸宿。
Buen Camino,不只在路上,更在生命中的每一天。
※ All photos from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