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search
icon-search

秒懂鑽石4 C 的第三個 C – 淨度 Clarity  ( 讓您快速擁有選購鑽石的必備能力 )

Diamond 4 C - Clarity (1).jpg

鑽石的結晶的環境相對於其他的寶石來說是非常的嚴苛,鑽石原石生成約在地表下120 ~ 200 公里的地函上層,結晶條件約為溫度攝氏900 ~ 1300 度,壓力45000 ~ 60000大氣壓,然後藉由火山爆發的運動將鑽石原石帶到地球表面。

這樣嚴苛的生成條件有可能造成鑽石原石在結晶的過程中產生天然的紋路,如孿晶紋、羽裂紋…等,或者有可能在結晶的過程時包含了其他的礦物,造成它有天然的內含物,鑽石原石常見的內含物是另一些較小的鑽石晶體或石墨碳,以上的特徵統稱為鑽石的內含物 ( Inclusion )。

Diamond 4 C - Clarity (2).jpg

而在鑽石從原石加工切磨成裸鑽的過程中,所造成遺留在裸鑽表面的特徵則統稱為缺隙 ( Blemish ),常見的有拋光線 ( polish line )、額外刻面 ( extra facet )…等。

GIA 在 1953 年開發鑽石 4 C 量表的時候就針對裸鑽可能會有的內含物及缺隙,在正確的光源與背景下,用10倍手持放大鏡觀察,依照它們的本質、大小、數目、位置與明顯度等綜合考量,將鑽石的淨度分成5大類 – Flawless 級、VVS 級、VS級、SI級與I級,進一步細分成11個等級。以GIA鑑定標準來講,只要是屬於SI 1 ( 含SI 1 ) 淨度等級以上的鑽石,人類的肉眼是無法從鑽石的正面觀察到任何特徵,而初學者覺得他們能用肉眼看見的特徵,一般結果都會是因為鑽石本身的親油性很強所附著在鑽石表面的上的毛屑與灰塵,而非鑽石真正的特徵。

Diamond 4 C - Clarity (3).jpg

Diamond 4 C - Clarity (4).jpg

在此特別要跟大家報告的是,很多人會把鑽石的內含物稱為瑕疵,會說要買乾淨的鑽石,其實只要是天然的東西都難免一定會有特徵,只是標準認定的問題,GIA 的認定標準只是10倍的手持放大鏡,換句話說,若將GIA鑑定為全美Flawless等級的鑽石放在數千倍的光學電子顯微鏡之下,保證一定還是會看到很多特徵,所以用特徵來取代瑕疵可能會是比較好的說法,鑽石跟人一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世界上也找不到真正兩顆一模一樣的鑽石。

Diamond 4 C - Clarity (5).jpg

Diamond 4 C - Clarity (6).jpg

建議大家應該換個方式,用不同的角度來欣賞鑽石的天然特徵;例如用美學的角度,有的鑽石的羽裂紋圖案看起來像是芭蕾舞者,或者是像隻海豚;又如果鑽石的內含物為鑽石晶體或碳點,可以想成您的鑽石包了另一顆鑽石或是一粒碳,好的寓意就是「包鑽 – 包賺,包碳 – 包鑽 ( 台語 )」。鑽石就像西遊記中孕育孫悟空的石頭,經過數億年的千錘百鍊,不斷吸收日月精華,是有靈氣的寶石,是奇妙大自然的結晶,每顆都值得我們敬畏,也都值得我們珍藏。

※ All photos from Google

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
繼續購物